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交通学院近日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团日活动,引领团员青年在沉浸式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载体赋能,让红色教育“活”起来。以沉浸式体验让历史“触手可及”,让红色精神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共鸣”。学生走进烟台市博物馆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活动前,学院精心筹备,整理《英烈事迹》,让理论学习先“入脑”;活动中,同学们在革命历史展厅聆听烟台地区先烈事迹,凝视文物史料,在肃穆氛围中体悟历史厚重,事迹学习再“入耳”;参观后,大家围绕“英烈精神当代传承”展开分享,在思想碰撞中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精神传承再“入心”。
形式创新,让红色教育“潮”起来。以互动式体验激发情感共鸣,让革命故事从“静态记录”走向“生动对话”。学院打造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实践式传承”构建立体化育人场景,让青年学子在诵读烈士家书中与“先烈对话”,实现从“历史旁观者”到“精神传承人”的身份觉醒,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活动累计覆盖200余名团员,收集感悟心得80余篇,形成可复制的红色教育范式。
多元融合,让红色教育“实”起来。以志愿实践践行使命担当,让家国情怀从“思想认同”升华为“行动自觉”。学生创新形式打造“体验式课堂”,通过“情景剧+沙龙+实践”三维联动深化教育成效。学生自编《英雄王二小》情景剧,以角色扮演重现革命场景,让历史从文字走向现实;举办“阅读经典”沙龙,青年代表宣读《新时代青春宣言》,将英烈精神转化为使命担当;走进革命英雄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传,以公益行动践行“精神传承者”使命,推动红色教育从“输入”到“输出”的实践转化。
交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构建“常态化、品牌化、浸润式”红色教育体系,打造红色教育团队,引导青年学子把对英烈的缅怀追思转化为强国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续写青春华章。(撰稿:王锦涵 时晓勇 审核: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