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院物流工程系、车辆工程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分别组织教师学了新华社《慕课——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社论、人民日报《中国慕课 跑在前列》的报道。4月19日,我院领导班子、科级干部、系(中心)主任、教师代表在四楼会议室共同观看4月18日晚上《新闻联播-慕课:共享知识 打破大学围墙》,学习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关于中国慕课宣传周的报道,教师们的反响热烈。
机械系教师认为,慕课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支持力度很大,老师们应该以课程组的形式建设慕课。慕课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授课,两者应该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物流工程系全体老师一致认为:我国慕课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让终身学习的梦想得以实现;名师多、亮点多、魅力足,新型思政课受到学生追捧;慕课能打破学校围墙和时空界限。慕课具有很多优点,实实在在推动了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方式、模式的变革,让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梦想得以实现。通过学习,都打算加大在线课程建设的力度,争取建设一些慕课教学环节。
车辆系教师认为,慕课教学是破解校际教学质量差异,教学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推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发展慕课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各位教师表示在后续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尽量结合自身教授的课程参与到慕课制作中。
船舶系教师认为,学生对慕课这种新的授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灵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自习室,甚至宿舍里,也可以通过手机对课程进行学习,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很多对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前几周的时间就把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学完了,然后可以在机房进行大量的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起到督促和答疑的作用,并适当的组织习题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我院教师在智慧树网已经建成三门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制图》,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尝试融合,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进慕课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掌握知识,也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参加并学习其它高校的课程;同时,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线教师,也应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课程的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改革,对于鲁东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撰写 粘洪昆 摄影 姜革 审核 王品)
学院领导、科级干部等一起观看《新闻联播-慕课:共享知识 打破大学围墙》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