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2:00,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组织教师讨论学习新华社社论《慕课——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慕课这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正最大限度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慕课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效率倍增;让终身学习不再是奢望;让思政课题焕然一新。
齐慧博、毕俊颖老师参与了《计算机制图》的慕课制作工作,结合自身经历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慕课这种新的授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灵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自习室,甚至宿舍里,也可以通过手机对课程进行学习,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很多对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前前几周的时间就把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学完了,然后可以在机房进行大量的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起到督促和答疑的作用,并适当的组织习题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撰稿:王向阳 摄影:孙忠玉 审核:王品)